许知远·十年敢想:从思想者到行动者

  导语 特仑苏金牌10周年之际携手搜狐开启“十年敢想”,持续一百天为您奉献百位名人的十年敢想故事,因为敢想,我们变得更好,更好的十年,从更好的你开始。

  简介: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联合创始人。 200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商业周刊》主笔,也是 FT 中文网与《亚洲周刊》的专栏作家。已出版的作品包括《那些忧伤的年轻人》、《醒来》、《祖国的陌生人》、《中国纪事》、《一个游荡者的世界》等。

  许知远过去是个作家,现在是个创业者。身份的转变,让他成为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刻度之一。

  过去,他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在世界各地游荡、写作,享受着"忧伤的年轻人"、"祖国的陌生人"这样一些浪漫的称谓,成为改革开放的孩子。

  现在,中国更深地介入全球化的进程,他和这个国家一样,开始在技术与资本的加速流动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

  开放的北大基因

  1995年,许知远进入北京大学,这段学习生涯奠定了他的思想起点。

  在北大图书馆里,他广泛阅读来自西方媒体的报道和书籍,比如美国的《时代》和《财富》杂志。2002年,他第一次出国,亲眼得见美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态度。这些书与人,构成了他观察中国最重要的参照系。

  日后进入媒体工作,他在文章中频繁地使用概念和理论名词,引用他所熟悉的西方知识分子的观点,这为他带来了最早的名声——人们戏说他的文章是"知远体"。这种文体实际上是西方媒体所惯用的,许知远很早地读到了它们,并且带到了中文的写作中间,给当时的读者带来了新鲜的冲击。

  这背后是许知远试图在世界史的脉络下讲述中国故事的努力。当时的中国,正以新的姿态开放自己,拥抱世界。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们能给文化的进程带来怎样的改变?一切又如何与世界接轨?这些提问逐渐破题,他被一种乐观的情绪所包裹。

  "中国知识分子始终面临双重的难题,一方面需要为这个国家赢得某种自尊,不是一切都要沦为他们西方的模仿者,另一方面,我们要对内完成,我们还有非常多的不足,既保持尊重,防止这种尊重变成自大的东西,保持谦逊开放的态度,我想这一直是双重的挑战。"许知远说。

  他先后写出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一个游荡者的世界》等作品,参与创办了《经济观察报》、《生活》等杂志,成为言论市场上最受瞩目的年轻人。他不仅实现了自己作家的梦想,还成了媒体平台的建设者,为更多人的发声提供了机会。

  而在个人生活中,他从未改变从北大图书馆就养成的阅读的习惯。这是他认识世界的基本单元。在出租车上、飞机上,在吃饭的间隙,他都顶着那头标志性的长卷发,低头翻书,匆匆划下潦草的笔记。那时他从鲁迅、钱理群等前辈知识分子的书中汲取营养,现在,他的书架上,依然摆着他们的作品

  某种意义上,这是"知远体"1.0的版本。读书与著书立说,几千年的知识分子都是希望这样改变世界。

  转型时代的作家创业

  去年,他参与创办的独立书店单向街(现名为单向空间)迎来了第一轮投资,"知远体"迅速更新进入2.0。

  这家书店十年前在圆明园附近起家,很快成为中国文人、作家、记者谈笑风生之地,几经搬迁和众筹,更具乌托邦色彩,至今很多人慕名而来。而在新一波的创业大潮中,单向空间计划在更广泛的领域里试验一家书店的可能性,开办新杂志,开发APP,发起沙龙、市集,他的总结是,要创造一种新的知识生产和文化联结的方式。

  主力产品是一款新媒体产品微在(Wezeit),它以引爆美国媒体变革的BuzzFeed网站为范本,在社交网络中抓取新闻热点,以清单的形式再次包装,实现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病毒式传播"。这种出新、出奇的方式,一度让许知远困惑,这不是他所熟悉和欣赏的知识生产。但时代的变化逐渐说服了他,他逐渐改变了思虑中国的角度,适应着一个行动者的身份。

  "其实我觉得大家还是挺幸运的",他的公司还拥有一本以《巴黎评论》为榜样的文化读物《单读》,"我觉得这个时代让我觉得最刺激的就是眼前的荒芜带来的魅力,你可以同时办BuzzFeed和《巴黎评论》,这种复杂性,太神奇了。"

  这位忧伤的作家如今每天都要坐班,在花家地的单向空间书店里坐着,继续看书、喝咖啡,与往来的朋友谈谈文学,也谈谈生意。身为作家,不可能拜托焦虑的宿命,但天秤座的他,努力用日常生活和创业的激情来平衡这一点。

  "我现在做的事情跟我知识分子的身份一点不冲突",他认为这次创业和此前的媒体经历一脉相承——办《东方历史评论》,办《单读》,把整个书店作为文化空间。"我一直对辽阔的东西感兴趣,对新的尝试感兴趣"。大学时代,他的榜样就是纽约知识分子群体、晚清的中国文人、法国文学中的外省青年,而现在,他实际上又回到了十年前希望效仿亨利·卢斯的那个梦想,卢斯是《时代周刊》和《财富》的创始人。

  十年来,他也在转型,如何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维持文字的优雅和思想的沉重,同时又不被时代所抛弃。他过去的野心是拥有世界性的名誉,但现在已经发现那是"外在的虚荣","而且也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很多都是虚幻,后来发现时代的荒谬感,在时代中被记录的并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最崇高的,它有很多机缘巧合的原因在里面。"他接受自己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同时把更多的理想寄希望于书店及其所能创造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与人在这里相遇。"我特别希望成为一个有根的浮萍。"他说。

  在他自己的认知里,许知远过去是一位作家,而十年过去了,在激烈变化的创业大潮中,他依然是。

Copyright © 201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