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十年敢想:这个时代需要禁忌感

  导语 特仑苏金牌10周年之际携手搜狐开启“十年敢想”,持续一百天为您奉献百位名人的十年敢想故事,因为敢想,我们变得更好,更好的十年,从更好的你开始。

  年龄:32岁
  简介:张扬,北京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中国内地男导演、编剧,第六代导演之一。1997年张扬凭借电影处女作《爱情麻辣烫》获得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和第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1999年因执导电影《洗澡》在西班牙第47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导演银贝壳奖" 。2012年5月8日张扬执导老年人的"青春励志片"《飞越老人院》上映 。2014年张扬执导公益微电影《大山里的声音》 。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被划归为“第六代”的导演张扬,用了十年兜兜转转,又回到拍电影的初心:“电影于我,就是认识世界的方式、表达生活看法的方式,不是为了挣钱。”

  从去年开始进藏拍摄新片《皮绳上的魂》开始,张扬终于找到了开始拍电影的纯粹和快乐。这部电影是他十年前就想拍的,不过当时正直中国电影商业化大潮的高峰,容不下这种边缘小众话题。

  “我用了十年时间终于彻底想明白了,商业和艺术是无法结合的,是不能将就的,而我就是要拍好艺术片。” 张扬说,这十年,是他探索电影道路的十年,也是他找到自我的十年。而现在他希望将自己的修行传达给观众。

“票房”焦虑

  2005年是张扬电影生涯的“转折”。从拍完《向日葵》后,他就陷入了“艺术”和“票房”的矛盾,并在两者之间苦苦挣扎寻求“平衡”。

  其时,国产电影开始出现“亿元”标杆,电影商业化潮流滚滚袭来。已经拍出《爱情麻辣烫》、《洗澡》、《昨天》和《向日葵》的张扬,既赢得了奖项又赢得了影迷尊重。但因为制作偏小、内容写实甚至边缘化,张扬也逐渐陷入了好电影“票房”失利的魔咒。

  2005年张扬执导带有自传色彩的电影《向日葵》,试图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视觉去反映整个社会在三个时代间的风风雨雨,电影获得2005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却在国内票房惨败。

  在此之前,他从未感受过这样的“失败”。8年前,张扬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就曾创下当年的票房奇迹,1997年,成本并不高的都市爱情片《爱情麻辣烫》收获3000万票房,成为当年唯一与《泰坦尼克号》并列卖座的电影。

  然而首部电影并不是冲着票房去的,完全是“无心插柳”:有一天张扬经过街边花园,看著成双成对的老人在跳交谊舞,突然被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的神态触动了,想到他们一定也曾饱尝爱情的酸甜苦辣,曾经真诚地初恋过,也许曾尝过失败的婚姻,亦或失去老伴带来的苦,虽然年纪不停地变大,相信他们依旧渴望爱情,依旧渴望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爱情麻辣烫》的蓝图就此产生。参与演出的演员,既有老戏骨濮存昕、吕丽萍,又有初出茅庐、青涩美丽的高圆圆、徐静蕾。这部讲述5段都市爱情小故事的电影因为贴近生活、真实生动,竟然成为当年的最大黑马。

  第二、三部电影《昨天》、《洗澡》无一不是将目光投向身边的人和生活,迷茫的年轻人、被时代淘汰的生活方式和被落下的人,不仅触动了观众,也为张扬斩获国内外奖项。

  2005年之前的张扬从来没感觉“拧巴”,拍电影对他来说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一个个题材从身边、从自己的内心深处自然涌动出来。

  然而到拍摄《向日葵》时,国内市场环境早已经变了。人们不再谈论电影的艺术价值,而是扎堆讨论票房“过亿”。张扬也不得不直面这种商业化冲击,开始在意别人的评价:张扬怎么越来越不“成功”了呢?

  他为此焦虑不安,甚至剑走偏锋。

  2010年的《无人驾驶》是张扬第一次完全的商业尝试,也是张扬第一次拍摄别人准备的剧本。刘烨、高圆圆、李小冉,小三、车震和床戏,明星、卖点一个不少,甚至被包装成《爱情麻辣烫》的“升级版”,又针对“观众”需求剪辑了4、5个版本,却最终折戟市场,成为张扬冲击“亿元”票房的滑铁卢。

  而拍这部电影的过程更是违背了张扬拍电影的初衷,不仅没有乐趣可言,还充满了“折腾”:答应来的演员没来,跟大明星合作的过程也虚耗精力——张扬从此决心再不轻易用“大明星”。

  回过头来,张扬反省这部电影其实是败在不“走心”:“电影完全是计划外的,是觉得自己该拍一部这样的电影了,没有等到瓜熟蒂落。”

  自己都不满意,观众能满意吗?

  痛定思痛,张扬决心“任性”地做回自己,“不想再被别人定义。”

回归初心

  长发、胡须,舒服的棉质大袍,虽改不了满口京腔,现在的张扬已经是一副朴素闲逸的大理装扮。“这十年在生活上最大的变化就是,我把家从北京搬到了大理,整个人都不匆忙了,更踏实了。”

  张扬的整个生活方式也随之变了。

  在北京,人们每天聊大事,聊实际的事儿,投资人、演员、编剧来来回回都聊票房、聊别人的成绩,浮躁的氛围让张扬无法静下心来。

  而在大理不一样,人们聊生活、聊吃喝,聊诗歌和更多不着边际的话题,却似乎回到了“生活的本质”。张扬不再有通过拍电影赚大钱的欲望,他在大理开的小客栈就足够养活自己了。而他也不再纠结别人定义中的“成功”。因为那种成功不能带给他真正的快乐。

  想明白了这些,张扬突然松弛了下来,不惑之年返璞归真。对于拍电影,张扬仿佛回到了最开始的地方:从自我的感受、思考出发的表达欲。
那是中国文艺界“万物生长”的年代,张扬们用自己的青春叛逆,“折腾”出全新的世界观和独立精神,成为新时代个性青年的偶像。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扬和其他第六代导演一样刚刚从中戏、北影毕业,受西方新浪潮影响,这批导演没有像第四、第五代导演一样将目光投向历史和宏大叙事,而是从个体感受出发、犀利地切向身处的时代,他们的作品既充满生命力,又写实残酷。

   而到2010年前拍摄《无人驾驶》时,时代已经变了:“社会发展太快了,感情也发展的过快,这种快,让我心里一度有些困惑。”

  困惑的张扬同样拍出了一部让观众“困惑”的电影,这部意在取悦观众的电影却没有被“买账”,也给张扬当头棒喝。
从2005年发自内心的《向日葵》首度遭遇票房打击,到2010年迎合市场的《无人驾驶》同样遭遇票房失利,张扬和“票房”的惨烈拉锯战终于有了“结论”:

  “商业和艺术是不可能平衡的,至少在我这里。我想明白了,我就是要拍好艺术片,留下两三部真正的好片子比票房更重要。”

  重新“慢下来”的张扬又找回了最初的创作冲动。而且,与十年前对实际生活的思考不同,张扬新片的反思上升到“信仰”的维度。《皮绳上的魂》讲述充满宗教神秘色彩的藏族地区,一个伤害生灵干尽恶事的流浪汉,在一次雷劈中死而复生,从此虔诚的护送天珠进入掌纹地的经历。

  “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人以钱作为标准,但我却忍不住反思,我们是不是更需要信仰上的东西?是不是更需要找到自我?”

  张扬认为,宗教信仰给人以禁忌和约束力,而今天的人们最缺少的正是这种“禁忌”感,人人都可以“胡来”,从而变得过于“张狂”。

  自己就曾因为失去自我约束而陷入矛盾和急功近利,张扬深知这种“纠结”的痛苦。从西藏回来之后,张扬至少又推掉了6部电影片约,他已经能轻松拒“不想要的”诱惑。

用了十年时间,张扬找回了自己,而现在,他只希望将这种寻找自我的“信仰”传达给更多人。

Copyright © 201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